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的三大主要设备)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火电厂生产流程的知识,也给大家讲解一下火电厂生产流程中的三大设备。如果你碰巧解决了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这个网站,现在就开始!
燃煤电厂(以燃煤电厂为例)的主要生产工艺有:
1.储煤场(或储煤罐)储存的原煤由输煤设备从储煤场送到锅炉的原煤斗,再由给煤机送到磨煤机磨制煤粉。
2.煤粉送至分离器进行分离,合格的煤粉送至煤粉仓(蓄热式锅炉)。
3.煤粉仓中的煤粉由煤粉给料器送入锅炉本体的燃烧器,由燃烧器喷入炉内燃烧(煤粉经直燃锅炉分离后直接送入炉内)。
4.燃烧的煤粉释放出大量热能,将炉膛周围水冷壁管内的水加热成汽水混合物。
5.混合物由锅筒内的汽水分离器分离:分离出的水通过下降管送入水冷壁管继续加热;分离出来的蒸汽送入过热器,加热成规定温度和压力的过热蒸汽,通过管道送入汽轮机做功。
6.过热蒸汽在涡轮中做功,带动涡轮旋转,涡轮带动发电机发电。
7.发电机产生的三相交流电通过发电机末端的导线引入电网,由变压器升压。
8.在汽轮机中做功的过热蒸汽被凝汽器冷却成凝结水,由凝结水泵送至低压加热器加热,然后送至除氧器除氧,再由给水泵送至高压加热器加热,最后送至锅炉继续热力循环。再热机组采用中间再热过程,即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后的蒸汽送入锅炉再热器再热,汽温提高到一定(或初蒸汽)温度后,送入汽轮机高压缸继续做功。
流程如下:
1、煤在锅炉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量;[化学能→热能]
2、锅炉中的水,从而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通过汽轮机将热能转化为旋转动力;高压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后,形成凝结的水蒸气;【热能→机械能】
3.冷却水与冷凝蒸汽进行热交换,冷凝蒸汽继续循环,吸收燃烧热产生高压蒸汽;冷却水获得的热量用于集中供热和城市供热;(这也是电厂附近供暖比较强的原因)[热能→集中供暖,供暖]
4、高压蒸汽带动转子旋转发电;[机械能→电能]
扩展数据
现代火力发电厂是一个生产电能和热能的庞大而复杂的工厂。
它由以下五个系统组成:燃料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电气系统和控制系统。
在上述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是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它们安装在发电厂的主厂房内。主变压器和配电装置一般安装在独立的建筑物内或室外。其他辅助设备,如供水系统、供水设备、水处理设备、除尘设备和燃料储运设备等。,安装在主厂房内,其他安装在辅助厂房或空地上。
火力发电厂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锅炉内燃烧,释放其热量并传递给锅炉内的水,从而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经过汽轮机,将热能转化为旋转动力,带动发电机输出电能。到了80年代,世界上更好的火力发电厂效率达到40%,即燃料中40%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百度百科-火力发电厂
发电厂,简称热电厂,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或其他燃料的化学能来产生电能的工厂。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1)保证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锅炉及辅助设备。
(2)汽轮机及保证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辅助设备。
(3)发电机和励磁机,保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主变压器,将电能升级为高压电,输送到输电线路。根据容量的大小,电厂可分为大型火力发电厂、中型火力发电厂和小型火力发电厂。但是,这里的“大中小”是一个相对的表述。比如70年代认为是大型火力发电厂,90年代认为是中型甚至小型电厂。
根据工质的初始参数,动力装置可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亚临界压力和超临界压力。根据燃料的不同,可分为燃煤、燃油和燃气电厂。根据原动机的不同,可分为汽轮机发电厂、燃气轮机发电厂和汽轮机-燃气轮机发电厂。根据主厂房的建筑和结构特点,可分为封闭式火电厂、半开放式火电厂和开放式火电厂;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凝汽式发电厂和火力发电厂。前者配有冷凝机组,后者配有加热机组(也称加热机组)。
虽然火电厂的类型很多,但是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基本过程是一样的,就是燃料的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燃煤电厂(以燃煤电厂为例)的主要生产过程是将储煤场(或储煤罐)储存的原煤通过输煤设备从储煤场送至锅炉原煤斗,再从给煤机送至磨煤机磨制煤粉。煤粉送至分离器进行分离,合格的煤粉送至煤粉仓(储存锅炉)。煤粉仓中的煤粉由煤粉给料器送入锅炉本体的燃烧器,由燃烧器喷入炉内燃烧(煤粉经直燃锅炉分离后直接送入炉内)。燃烧的煤粉释放出大量热能,将炉膛周围水冷壁管内的水加热成汽水混合物。混合物由锅筒内的汽水分离器分离,分离出的水通过下降管送入水冷壁管继续加热,分离出的蒸汽送入过热器加热成符合规定温度和压力的过热蒸汽,再通过管道送入汽轮机做功。过热蒸汽在涡轮中做功,带动涡轮旋转,涡轮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产生的三相交流电通过发电机末端的导线引出到电网,再由变压器加压。在汽轮机中做功的过热蒸汽被凝汽器冷却成冷凝水,由凝结水泵送至低压加热器加热,然后送至除氧器除氧,再由给水泵送至高压加热器加热,最后送至锅炉继续热力循环。再热机组采用中间再热过程,即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后的蒸汽送入锅炉再热器再热,汽温提高到一定(或初蒸汽)温度后,送入汽轮机高压缸继续做功。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为燃料生产电能的电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加热水产生蒸汽,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蒸汽压力带动涡轮旋转,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涡轮带动发电机旋转,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煤由煤输送带从煤场输送到煤斗。为了提高燃煤效率,大型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粉。因此,煤斗中的原煤要送到磨煤机中磨成煤粉。煤粉由热空燃气携带,由排粉风机送入锅炉炉膛燃烧。煤粉燃烧后形成的热烟气沿锅炉的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流动,释放热量,最终进入除尘器分离燃烧后的煤灰。洁净的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烟囱排入大气。用于助燃的空气体由鼓风机送入安装在尾部烟道上的空气体预热器,由热烟气加热。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进入锅炉的空气体的温度,便于煤粉的点火和燃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热能的利用率。空从煤气预热器排出的热空煤气分为两股:一股送入磨煤机干燥输送煤粉,另一股直接送入炉膛燃烧。煤的燃尽灰落入炉底的渣斗,与除尘器分离出的细灰一起用水冲入灰浆泵房,再由灰浆泵送至灰场。火电厂除氧器水箱中的水由给水泵升压,然后通过高压加热器送至省煤器。在省煤器中,水被热烟气加热,然后进入锅炉顶部的汽包。锅炉炉膛周围密布水管,称为水冷壁。水冷壁水管的上下两端通过联箱与汽包相连,汽包内的水通过水冷壁不断循环,吸收燃煤时释放的热量。一部分水在冷壁中沸腾汽化成蒸汽,这些饱和蒸汽从汽包上部流出,进入过热器。饱和蒸汽继续在过热器中吸热,变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压力大,温度高,所以热势能大。具有热势能的过热蒸汽通过管道引入汽轮机,然后将热势能转化为动能。高速流动的蒸汽带动涡轮转子旋转,形成机械能。汽轮机的转子和发电机的转子通过联轴器连接在一起。涡轮转子转动时,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在发电机转子的另一端,有一个叫做励磁机的小型DC发电机。来自励磁机的直流电被送到发电机的转子线圈,转子线圈将转子变成电磁铁,并在其周围产生磁场。发电机转子转动时,磁场也随之转动,发电机定子中的导线会切割磁力线,感应出电流。通过这种方式,发电机将汽轮机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经变压器升压后,通过输电线路输送给电力用户。释放热势能的蒸汽从汽轮机下部的排气口排出,称为排汽。排汽被凝汽器内循环水泵抽至凝汽器的冷却水冷却,然后重新凝结成水,成为冷凝水。凝结水由凝结水泵送至低压加热器,最后返回除氧器,完成一个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汽水的泄漏,即汽水的损失,所以需要适量的向循环系统补充一些水,以保证循环的正常进行。高低压加热器用于提高循环热效率,除氧器用于去除水中所含的氧气,以减少设备和管道的腐蚀。上面的分析虽然复杂,但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是简单的,即燃料的化学能→蒸汽的热势能→机械能→电能。在锅炉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蒸汽的热能转化为轮子转动的机械能;机械能在发电机里转化为电能。炉、机、电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也称为三大主机。与三台主机一起工作的设备就成了辅助设备或辅助机器。主机、辅机及其连接的管道和管路称为系统。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系统包括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和电气系统。除上述主要系统外,火电厂还有其他辅助生产系统,如输煤系统、水化学处理系统和排灰系统。这些系统与主系统协调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电能的生产任务。为了保证大型火力发电厂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火力发电厂配备了大量的仪表来监视这些设备的运行,还配备了自动控制装置来及时调整主辅设备。现代火力发电厂已经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可以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自动调节,并根据不同情况协调各设备的工况,使整个电厂的自动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动控制装置和系统已经成为火力发电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上是对火力发电厂生产流程以及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的三大主要设备的介绍。不知道你有没有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关注这个网站。
\